给“雁过拔毛”者“拔毛”!我市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
| 招商动态 |2017-01-23
“想不到这笔钱还能退回来,真要感谢纪委查明真相!尽管寒风料峭,但刚从冷水江市沙塘湾街道办事处走出的吴佐英却春风满面,因为他刚领回了被社保站违规收取的参保材料费3000元现金。
和吴佐英一样,双峰县荷叶镇石林村村民曲俭财,得知被村支书违规截留的危房补助金已如数打到银行卡上,也高兴地回到修葺一新的家中,准备买爆竹庆贺过个喜庆年。
2016年以来,我市坚持多管齐下、标本兼治,深入推进“雁过拔毛”式腐败专项整治工作,严查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共发现“雁过拔毛”式腐败问题线索873件,立案451件,处理601人,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441人次,追缴清退违纪金额1487.12万元,退还群众240.04万元。
重剑出击,向“拔毛”者开刀
办事抽包烟,拨钱喝回酒。
这种“雁过拔毛”式腐败,钱虽不多,但对于贫困群众却有“切肤之痛”,啃食的是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。如何找准突破口,向“拔毛”者亮剑?成为省市县三级纪委亟待破解的难题。
2015年底,市纪委班子成员率领的6个小组悄然来到新化、涟源等地农村,来回三次,走村入户,了解社情民意。根据问题较多、成因复杂、整治任务艰巨的特点,市纪委决定打攻坚战和持久战,制定了“三年计划”、“四零目标”。明确通过惩治规范、深化整治、巩固提升的三年任务,实现惠民政策与群众“零距离”、专项资金“零截留”、村(社区)级公务“零接待”、违纪违规“零容忍”的目标。
去年3月,一场攻打“雁过拔毛”式腐败问题的攻坚战打响。
“谁搞‘雁过拔毛’,组织上就坚决‘拔’谁的‘毛’。”在这次全市集中整治动员会上,时任市委书记李荐国态度坚决,强调要把整治“雁过拔毛”式腐败问题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来抓,不打胜仗决不收兵!
全市5个县市区和20个市直责任单位负责人立下“军令状”,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始全面排查、集中攻坚。
“自清自查、专项清查、督导核查”,我市各级各部门通过这种方式,对全市近三年的各类项目资金、农村集体“三资”和村级财务开展了“拉网式”检查,重点对175个项目开展全面清理,涉及资金83.5亿元。
各级各部门闻风而动。涟源市、新化县、双峰县都先后开展了村级财务的大清理。如双峰对全县898个行政村的财务进行了清理,查处违规违纪村数18个,查处违规资金41.6万元,查处违纪违规人员22人。
针对城乡低保、救灾救济、优抚保障等群众反映强烈、信访举报集中的领域,市民政局展开了专项清查,取消了666户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工商登记人员、23户不符合条件的财政供养人员。
重拳出击,不少“拔毛”者被褪下“外衣”,打回原形。一批批“拔毛”者受到了严肃查处。
从严查处,力斩“拔毛”黑手
“一点小钱,决不会有人查。”这是大部分“拔毛”者的心态。
新化县奉家镇报木村党支部副书记黄东风亦是如此。然而,违规截留43户林权户生态公益林补贴的直接后果,就是他的党内职务立即被“截”掉了,违规领取的22811.25元被截回林业站,目前正按程序退还群众。
对这种索拿卡要的现象,市委常委、市纪委书记徐勇旗帜鲜明:“要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,彻底斩断‘拔毛’之手,铲除‘拔毛’之心。”
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“雁过拔毛”式腐败问题和线索,市、县纪委坚持“无禁区、零容忍”,深挖细查、绝不放过。对踏“红线”、闯“雷区”的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;对顶风违纪、屡教不改的,从严从重处理,毫不容情。2016年,全市共问责601人,移送司法机关47人。
针对中纪委、省纪委交办和群众反映强烈的56个重点问题线索,市纪委实行挂牌联合督办,三级联查,全力攻坚,目前已全部处理到位。中纪委交办的涟源市7起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,市、县两级组成专案组,加班加点,严查到底,问责52人,其中党政纪处分47人,移送司法机关10人,14人因履行“两个责任”不力被追究,3名纪委书记被调整岗位。
以案警人,市县纪委对查处的典型案件坚持指名道姓、公开曝光,全市共下发通报25期,通报典型案例131起。市纪委精选省内外公开曝光的典型案例,编成《正风肃纪典型案例摘编》警示教材,免费发给党员干部学习,营造了严惩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高压态势,形成了有力震慑。
为抓好2017年“深化整治”阶段的工作,去年底,市委召开推进“雁过拔毛”式腐败问题深化整治暨村级财务清理工作动员会,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“五个重点”,牢牢抓住“职能部门怎么用好权、基层组织怎么用好钱”两个关键问题,真抓实干、攻坚克难,实现由“雁”过“不敢拔”到“不能拔”、“不想拔”的转变。新华社、人民网、《中国青年报》和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等相继对我市的整治工作作了报道。
群众纷纷点赞:“想不到‘拔毛’者也有被‘拔毛’的一天,纪委好样的!”
找准“漏洞”,扎紧制度笼子
严惩不如严查,严查不如严防。
整治“雁过拔毛”式腐败,不仅要利剑高悬,让“拔毛”者“不敢拔”,更要把权力关进笼子,心存敬畏“不能拔”、“不想拔”。
“吃饭是个筐,什么都可往里装”。过去,干部下村检查工作,吃个饭也在情理之中,可有时也成为少数村干部捞取个人利益的捷径,“一餐饭要报销几千块”。老百姓敢怒不敢言。
堵死后门开前门。市纪委决定标本兼治,会同市农业委在涟源市试点,探索建立村级公务“零接待”制度,要求市本级工作人员下村开展工作,原则上不在村里就餐,确需用餐的,由本人按工作餐标准用现金支付;县乡工作人员下村开展工作、招商引资及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在村里安排用餐的,接待标准及费用支出,由各县市区制订具体实施办法。从2017年3月1日开始,村级财务“零接待”制度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,社区同步到位。
2008年,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推行“村财民理乡监管”制度。在专项整治工作中,我市进一步加强探索,通过规范村级财务公开的次数、方式和内容,科学运用“互联网+监督+民主”的模式,自觉接受村民对村级财务的全方位监督,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组织“怎么用好钱”的问题。
针对民生领域专项资金管理,我市民政部门出台了《民生专项资金监管办法》、《资金使用备案制度》和《项目资金上网公示制度》。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防腐机制,涟源市出台了《村定补干部管理办法》、《村级财务管理“十个严禁”》等文件。双峰县采取“预算约束,乡镇代管,财政评审,一卡直通,协会理事”五章约法,创新财政资金监管方式。
一系列制度政策紧锣密鼓地出台和完善,让监督更加有力,制度的“口子”越收越紧,“拔毛”者也将无处下手。(彭苗 黄首记)